人民网长沙11月4日电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,浏阳市澄潭江镇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,聚焦群众“急难愁盼”问题,深入开展“我为群众办实事”实践活动,用心用情用力解决群众的困难事、烦心事,真正做到以实事践初心,以服务暖人心。 供水扩网,为村民生活保障渠城村界上组、苦株组位于大文公路沿线,共有110余户450多名村民。 因日常过往车辆多,烟雾粉尘大,井水无法饮用,加之此处地势较高,两个组村户们的生产生活用水困难,尤其在每年旱季,生活用水变得十分困难,严重影响了村民们的正常生活。 “看到村民们没水用,每到旱季就各种想办法到大老远的地方拖水回家,我就想为大家做点事,把用水困难问题解决好。 ”界上组小区主任张运根将缺水情况及时反映给渠城村支村两委。 今年5月份,渠城村村干部和张运根一同下户实地走访,了解沿途水源处、入户管网等相关情况,并组织召开支村两委专题会议,就此事研究商讨解决方案。 经村部聘请的施工人员进行实地调研,渠城村支村两委客观分析了情况后,决定对村级自来水管网进行整体提质改造,由村部出资26万,自最近的九龙自来水厂引水,增设自来水管道,为界上组、苦株组村户接入自来水,解决用水问题。 今年7月,渠城村自来水扩网工程开始动工,8月初完工,共铺设主管道4000多米,彻底解决了两组村民生活用水问题。 “总算能用上好的自来水了,再也不用大老远挑水啦!”看着新铺设的自来水管道里流出的干净自来水,澄潭江镇渠城村村民黎茂良高兴地说。 修圳灌溉,促一方良田复耕“原来我们这些农田一直都没有水,一直都是干的,现在有了水圳,农田终于可以重新耕种。 ”碧溪村庙下组村民姚义虎满意的说。 由于原桥头煤矿姚祠工区开采影响,地下水位下降,自1997年来,澄潭江镇碧溪村桥头片覆盖扇背、庙下、中心三个组97户70余亩农田因无灌溉用水,导致抛荒。 70余亩大好耕地被浪费,碧溪村村民看在眼里,急在心里。 为了彻底解决农田灌溉难题,经碧溪村党总支书记陈昌日多次带队现场勘察,并经专家研究认证,支村两委讨论决定,重修水圳,恢复农田灌溉,满足群众诉求。 今年4月份,水圳修建项目开始动工。 修建期间,在党员的积极带动下,热心群众自愿投工投劳。 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,历时一个半月,一条由窑上组至中心组的、耗资9余万元的水圳修建完毕并投入使用。 新建的水圳恢复了70多亩农田的灌溉用水,彻底解决了一直困扰当地百姓的难题,进一步增强了群众的获得感、幸福感和安全感。 便捷出行,为幸福生活加码大圣村“一河两岸”沿河风光带自建成以来,已经成了不少村民平时休闲娱乐的重要场所。 澄潭江镇大圣村村民张端育每天晚饭后都要去沿河风光带散散步,“现在跟以前可大不一样了,原来没路灯的地方都装上了路灯,家门口还修了文化广场、沿河风光带,日子是越过越好了!”近年来,随着老百姓文化娱乐生活需求不断提高,越来越多的村民喜欢晚上出门休闲娱乐。 大圣村庙后屋场临主干道006县道路段,人口居住较为集中,人流、车流量大,存在交通安全隐患,群众对修建休闲步道呼声较高。 因考虑到群众夜晚休闲娱乐活动的安全问题,同时为缓解交通拥堵难题,大圣村支村两委决定结合庙后屋场建设提质改造,实施“一河两岸”沿河风光带建设项目,并将此事纳入今年“开门五件事”承诺。 今年3月,“一河两岸”沿河风光带建设项目正式开始动工。 经过五个月的修建改造,原来泥泞的大圣河两岸铺起了3米宽的水泥路,河边种上了桂花、银杏等绿植,复古栏杆沿河蜿蜒,俨然一座农村美丽小公园的模样。 “这条风光带的修建,不仅解决了群众日常休闲娱乐场地的问题,还大大改善了村上主干道交通拥堵情况。 住在这一片的学生上下学也可以走河道边的道路回家,相比以前的老路更近,也更加安全。 ”大圣村党总支书记张本科说。 (李晓蓉张冰)(责编:唐李晗、罗帅)分享让更多人看到客户端下载。 (责任编辑:admin)本文由免费费看很色大片整理发布,转载请注明出处:http://www.perompakjr.com/wh/2.html |